|
針織工藝原理概論-經編針織1. 經編針織物的定義 紗線從經向喂入,彎曲成圈并互相串套而成的織物。其特點是每一根紗線在一個橫列中只形成一個線圈,因此每一橫列是由許多根紗線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 2. 經編針織物特性 經編織物因為形成了回環繞結,結構穩定,有不同于緯編的彈性,拉伸,縮率,變化豐富。 經編織物具有一定的伸長性和拉伸性,盡管與緯編織物相比其值較低。影響織物拉伸性能的因素有:織物結構(例如單梳櫛、雙梳櫛經編織物,拉舍爾經編織物);織物的緊密程度(織物越緊密,其拉伸性能就越低);整理工藝(可以賦予織物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機號(即單位寬度內針的數量);紗線的類型(例如彈力包芯紗、彈性小或較差的花式線,具有較好的尺寸穩定性的單紗或股線)。 增加經編織物強度的方法有:使用高強纖維紗線,使用具有平衡結構的紗線,采用較高的機號和細的高強紗線。另外,使用由不同纖維紗線并合的股線,改變線圈的間距等均會影響織物的強度。 3. 經編針織分類 主要有:經編機(單針床經編機、雙針床經編機)、縫編機、花邊機 l 經編機 工作原理 經編機主要由編織機構、梳櫛橫移機構、送經機構、牽拉卷取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 ①編織機構包括針床、梳櫛、沉降片床和壓板,一般由凸輪或偏心連桿傳動。凸輪常用于速度較低、成圈機件運動規律較復雜的經編機中。偏心連桿由于傳動平穩,加工較簡便,高速運轉時磨損和噪音較小,因而在高速經編機上得到廣泛應用。 ②梳櫛橫移機構,使梳櫛在成圈過程中按照針織物組織的要求橫移,將經紗墊于針上,以便織成具有一定組織結構的針織物。通常有花板式和凸輪式兩種。花板式機構通過一定外形和尺寸的花板按針織物組織的要求串連成花板鏈條,使梳櫛橫移,適用于編織花紋比較復雜的組織,花型變換比較方便。在凸輪式機構中凸輪是按針織物組織所需梳櫛橫移規律而設計的,傳動較平穩,能適應較高的編織速度。 ③送經機構,把經軸上的經紗退解下來,送入編織區。有消極式和積極式兩類。消極式機構中經軸為經紗張力拉動而送出經紗,不需要專門的經軸傳動裝置,適用于機速較低、送經規律較為復雜的經編機。積極式送經機構采用專門的傳動裝置使經軸回轉送出經紗,又有張力感應式和線速度感應式之別。張力感應式機構通過張力桿感應經紗張力的大小來控制經軸的轉速。線速度感應式機構通過測速裝置感應經紗運動速度的大小來控制經軸的轉速。這類機構以預定線速度送出經紗,能在高速運轉條件下穩定地工作,故在高速經編機上得到廣泛使用。 ④牽拉卷取機構的作用是以預定的速度將織物從編織區牽引出來并卷繞成布卷。 設備構造 經編機的主要成圈機件有織針、導紗針、沉降片和壓板(用于鉤針機)。織針整列地裝在針床上,隨針床一起運動。導紗針裝在條板上組成梳櫛。經紗穿過導紗針的孔眼,隨梳櫛一起運動而繞墊在針上,通過織針、沉降片等成圈機件的相互配合運動而織成織物。 l 縫編機 經編方式 利用經編線圈結構把由紗線層或纖維網構成的襯料或地布縫編成坯布的經編機。緯紗從筒子上引出后,經鋪緯架往復運動,鋪成紗線交叉折疊的緯紗層,自機器上方輸入。縫編循環開始時,尖頭槽針自最后位置前移,從固定的脫圈沉降片之間伸出并刺過緯紗層。坯布的舊線圈被固定的擋布針頂住,不致隨織針一起向前。在槽針逐步從緯紗層穿出時,由于針芯運動比針身緩慢而且動程短,因而槽針針口逐漸開放,使舊線圈最終退至針桿上。槽針伸到最前位置時,導紗針已經作了針背橫移,并隨后向上擺動作針前墊紗橫移,接著導紗針再向下擺動。當槽針后退時,針鉤帶著新紗線向后運動,針芯便逐漸封閉針口,為成圈創造條件。同時由于脫圈沉降片擋住了舊線圈,緯紗層中的緯紗便被經編線圈夾持而固定。紗線層縫編也可織入襯經紗。所以這種型式的縫編機是將緯向或經緯向紗線層用經編線圈的圈干和延展線夾持固著而成坯布的。 經編優勢 用纖維網作襯料時,由于無須經過紡紗的纖維占織物總重量一半以上,經濟效果較好。產品可經起絨、印花等后整理,以增加花色。縫編也可用較稀疏的織物作襯料,并利用毛圈沉降片的作用,使縫編紗形成直立在布面上的毛圈。如再經拉絨、剪毛、燙光等后整理,可獲得人造毛皮產品。 |